已有 466471 人加入 核心团队 期待您也加入!






公司确认用户需求的几个严重误区!
我在「在行」接单,遇到的几乎都是创业者。在聊关于用户需求和产品方案的时候,发现他们中的很多逻辑判断上常常会存在几个严重误区: 1. 「我的产品只要够好,就绝对有人用。」 我见过的有的创业者误会了这件事情。 所有的产品都是要解决真实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需求,也就不应当有产品。 比如你看到大街上有好多胖子,于是做了一个健身房,请了最好的教练,制定了最合理的价格,然后请他们去。结果他们说,我们是胖,但是我们不觉得是问题啊。 比如你做了一个新的微信,界面精美、交互喜人,安全性翻番、流量消耗减半,但是现在大家不都会去,因为日常在使用微信时根本没有遇到问题。贸然转移到你的平台上,反而会造成更多问题。 之前刚遇到一个传统行业的朋友,他想改造他所在的培训行业,因为教学流程中有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教材可以电子化、学生上课可以打卡等等,但是,这些问题作为学校、作为学生,都很需要解决吗?这是存疑的。现在看似低效的使用过程中,真的会遇到问题吗? 2. 「市场很火/用户很多/他们经常遇到问题,所以我的产品肯定行。」 从问题到产品的逻辑链条应该是完整的,且清晰和合理的。 市场->用户->问题->需求->功能->产品 并不是说,「哇最近旅游市场好火爆!」就能证明「我这个产品是应运而生、没道理会输掉的!」 旅游市场火爆,只能证明这是个好的方向。具体要面对旅游市场中的哪些用户?要解决这些用户遇到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的是什么需求?什么样的功能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怎样的产品能实现这样的功能? 这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体现在产品上,就是有人用和没人用的区别。 这其中,有个极重要的环节需要反复思考清楚:他们的问题,我用这套方案是不是能解决? 因为很多时候,问题是摆在那里的、用户也是有抱怨的,但不代表事情就能得到解决。各种因素会错综复杂,不只是功能实现就可以的。 比如农业领域的很多 O2O 项目,道理讲得很对,农民群体的日常生活中,也的确有很多低效的场景可以解决。但让农民都熟练使用 APP 来做事,就几乎不可能。 比如境外游的一些项目,功能逻辑足够清晰,对提升体验的诠释也合理,问题是,想实现这样的方案,在现实层面困难重重。当地的资源如何协调?政策上会不会有什么风险?国外的制度上是不是允许和认可?这些可能是更重要的。 3.「满足用户越多需求越好。」 很多人习惯性地觉得服务要一条龙,或者觉得这里要是个大杂烩,才能吸引人。殊不知从用户角度看到的大杂烩,在设计者眼中会完全不同:有的是公司的核心定位重中之重,有的只是临时的活动或者辅助的功能。 产品涉及的需求多了,反而证明没有哪个需求是很重的、刚性的。 很简单的检验方法:你如果设计的产品,满足了十项需求,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你还能不能砍掉中间的哪个需求?砍掉五项,产品会是什么样子?砍掉七项呢?砍掉九项呢? 如果有人说「我的产品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需求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果」,那我基本不会跟他聊下一句了。 之前有朋友说做足球运动的 APP,要有比赛实况、要有约球平台、要有售票功能、要有买球商城……社交电商 O2O 一个不落。我说你要满足的核心的需求是什么?他说我的产品满足的核心需求就是足球爱好者的所有需求,缺一个都不行。你看,其他产品能有我这里全吗…… 好的产品总是会有这个特性的。虽然砍掉很多功能、让能满足的需求缩减,但不影响产品的核心价值。微信去掉朋友圈照样可以用,知乎把收藏夹砍掉大家也不会作鸟兽散。 4. 「用户有需求,我们就做呗。」 有时需求还要做选择、有斟酌。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值得去做。 除去刚刚聊到的有的需求很难满足,还要考虑团队自己的能力和状况。 比如谁都知道 VR 是趋势,大家都在研究,但是你在 58 同城上招到的技术专家,试想能做到什么程度。或者像《Her》里出现的人工智能,并不只是做个交互、集成个语音助手就能搞定的。连 Siri 都远称不上「聪明机智」。 技术能力、财力,也包括很多 O2O 项目的线下能力,都是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的。有的需求不是一般人能碰的。 以上是思维时要考虑的坑,下面是两点执行建议。 1. 缕清楚所有逻辑。 有的需求分析,根本证明不了自身的逻辑合理性。 比如,做家教 O2O,师生两端的需求足够清晰吗?如果只是提到松散的「现在没有地方看老师的信息啊」「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老师的评价如何」「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第三方担保」这样的问题,并不能构成通顺的逻辑。 学生的需求要跟老师的需求挂钩,才是基本的逻辑。我听过有人说,通过补贴和奖励把家教老师吸引来,再通过方便的打卡记录、电子教程等把学生吸引过来,这样平台上两类人就都有了……但不觉得特别奇怪吗?老师的好处你来给,学生的好处也是你来给,这怎么可持续发展? 正确的逻辑是,所有人在你产品上的需求都是能互相得到满足的。打车平台上,司机赚钱,乘客获得服务;直播平台上,主播获得打赏,观众获取知识或者乐趣。 2. 用科学方法求证。 不是「我觉得现在这个行业太落后了」就证明需求是合理的。 要确定需求是不是真实,是件特别麻烦的事情,不是一句「我在这个行业可是待了四五年了」就能打发的。 不要听同学朋友说、不要自己埋头想象,走出去问问别人、查查数据,然后做个 Demo 试试看。 希望能帮到你。 |
APP顶尖推广(www.opp2.com)是国内最顶尖的移动APP推广干货平台,专注移动APP推广运营方法经验技巧、渠道ASO优化排名、分享APP营销干货,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appganhuo
【扫描APP顶尖推广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干货爆料】
本文作者@刘飞 由(APP顶尖推广)整理发布,转载本文须经顶尖推广同意,并请附上本文链接!
-
引导语:昨晚半夜,微信朋友圈里疯传“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爱爱的”消息,并且附有不堪…
-
这个问题很好,我自己近期也一直在思考。要回答问题,还是得先定义问题:前景是什么意…
-
新榜今日首发全平台网红排行榜,对于“网红”,我们的定义标准力求“纯粹”、“典型”…
-
本月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0.23亿人,环比小幅增长,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国民出…
-
继“外国模特扮演斯巴达勇士”被抓后,昨天上午11点至12点多,在朝阳区建外SOHO街头,一…
-
想必昨天各位移动圈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美团旗下系列产品遭遇App Store全线下架的一幕《爆…
-
2016年,“网红”大热,成为投资界、新媒体界的“香饽饽”。papi酱的爆红,也告诉我们:…
-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兴行业异军突起,自2013年7月,“GIF快手”从工具…
-
在快手变现这个事情上,尽管快手颇为高调地宣布它的决心与计划,不过通过各种数据…
-
当流量红利消失,围绕着“留量”和“商业变现效率”的竞争,成为了抖音、快手在下…
-
回顾过去的2019年,整个移动互联网大盘增长在进一步放缓,3月份同比增速更是首次跌破了4…
-
原本因为公事忙到很迟才休息,结果又是手贱,睡前刷了微博微信。结果发现朋友圈莫名其…
-
拼多多拼团和用户消费分层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四线城市全面的互联网化带来的增…
-
大约两周以前,有个做企业服务产品(即是面向企业而非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典型如…
-
核心数据2018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844.0亿元,同比增长29.2 %。从绝对值来看…
-
跟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Z世代洞察报告。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1月,95、00后Z世…
-
这两年,用户不断地与“免费”告别:支付余额提现收费了,听周杰伦的歌要买会员了…
-
那么多人每年都热衷于上ChinaJoy逛逛,无非就是奔着各种show gril去的: 嫩的掐出水的可爱…
-
继去年下半年股票行情下滑后,一时之间,理财类App开始遍布各各渠道。对于很多App讲激活…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